7月16日電 華東理工大學坐落于上海市,現有徐匯、奉賢和金山三個校區,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日前,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吳輝接受新華網采訪,介紹了學校專業設置以及2020年本科招生的基本計劃和安排。
2020年繼續推行大類招生
首次推行跨學院大類招生
2020年華東理工大學招生總計劃為4155名,2020年繼續推行大類招生,在一本批次(本科普通批次,普通類),有52個專業按照16個專業類招生,其余專業按專業進行招生。藝術類4個專業按“設計學類”大類招生。在其他批次或特殊類型批次錄取時,按照專業進行招生。
學校今年首次推出3個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試點項目招生,包括“化工與工程管理”雙學士學位項目、“計算機與金融”雙學士學位項目、“應用化學與生物科學”雙學士學位項目,多學科交融,旨在為學子提供多樣化的成長平臺,培養跨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修讀的學生在本科畢業時,將拿到雙學士學位證書。
學校也在今年首次推行跨學院大類招生,化工學院、藥學院全部專業聯合按“化工與制藥類”大類招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部分專業聯合按“化學類”大類招生,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部分專業聯合按“機械類”大類招生。另外,計算機類與電子信息類兩個大類合并按“計算機類”大類招生。
錄取原則“分數優先,遵循志愿”
專業志愿之間不設專業級差分
華東理工大學錄取原則“分數優先,遵循志愿”,考生各專業志愿之間不設專業級差分。據了解,為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學生享受到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華東理工大學2020年還將繼續實施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勵志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國家專項計劃。
吳輝介紹,華東理工大學已建立各省份招生宣傳咨詢QQ群、本科招生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可以查詢到各學院和專業的詳細介紹。學校本科招生網站上可查詢到近三年各專業各省份的招生錄取分數。
對于高校及專業如何選擇,他建議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職業生涯規劃及地域選擇目標高校與專業。同時,吳輝提醒考生注意,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限招英語、德語、日語語種考生(其中英語專業限招英語語種,德語專業限招英語、德語語種,日語專業限招英語、日語語種),其余專業對考生所考外語語種不限。由于學校各專業均有雙語(英語、漢語)教學及相關課程使用英語原版教材,請非英語語種的考生慎重報考。
學校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學生“我的學習我做主”
華東理工大學從頂層設計入手,切實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上海高校中首設微專業,并開設個性化任選課程模塊,賦予“學在華理”以新的內涵——“我的學習我做主”,通過構建研究型、人性化的本科教育體系,探索并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個人競爭力。在大類招生情況下,學生還可以根據興趣與愛好,一、二年級期間在不同大類間進行雙向選擇轉專業。
作為國家首批試點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積極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目前已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制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7個專業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與多個大型企業共建的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也獲教育部立項建設。
學校依托校內、校外各類實踐平臺,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級科研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目前,學校擁有9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含工訓中心),2個國家級本科實驗示范中心、10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5個國家級科研基地,20個省部級研究基地,55個校級科研機構,以及10個校企聯合實驗室,200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另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生物工程、制藥工程、環境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10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
家庭困難學生“入校即上崗”
學校每年發放獎助學金2000余萬元
為了免除家庭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華東理工大學優先為他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入校即上崗”。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為基礎,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學為主要手段,以多樣化獎助學金為激勵,以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補充的多元化幫困助學體系,引導學生從“受助”到“自助”,最終“助人”。
據介紹,學校每年發放各類獎助學金2000余萬元,成為激勵學生成長成才的強有力“催化劑”。學校采取多種校內補助形式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溫暖,如中秋節補助、冬令補助、返鄉路費補貼等。基本覆蓋所有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做到“不遺漏、主動幫、少重復”。
培育“創新型 復合型 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立足上海 放眼全球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華東理工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課程、實踐、競賽、孵化”一體化培養機制。近5年來,共有近9000名本科生參與國家級、上海市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參與科研項目達2300余項。本科生作為第一作者在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計200余篇,參與申請并獲得授權專利計40余項。據統計,免試直升研究生的本科生中90%以上有參與各類型雙創實踐活動的經歷。
同時,學校緊抓“雙一流”建設機遇,優化布局,積極開拓與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目前,學校已與英國牛津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學生聯合培養項目,為學生提供海外留學的廣闊渠道。學校擁有中法、中德等7個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引進世界一流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國際卓越工程人才。
近年來,針對社會對畢業生需求狀況的變化,學校及時調整辦學專業,實施了第二專業、主輔修相結合等一系列培養一專多能、有特長、有特色人才的措施,經過多年努力,學校已形成一支由上海市職業咨詢師、國際認證職業規劃師、專家學者、企業高管、人力資源專家組成的就業指導隊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就業過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等提供指導。
目前,畢業生就業流向涉及化工醫藥、石油輕工、信息產業、金融商貿、教育科技等各行各業,不少畢業生已經成為企業、部門的領導和技術骨干。
關鍵詞: 華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