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行一種說法:夏天燥熱,是蛋白質吃多了。很多人因此以為:夏天要吃素,盡量少吃肉。武漢協和醫院營養專家蔡紅琳認為,夏天不能減少蛋白質補充,該怎么吃要因人而異,完全素食對健康不利。
蔡紅琳介紹,多吃肉、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的確會讓人覺得熱。比如,冬天吃飯前有點冷,一吃完飯就會覺得暖和許多。這種現象可以用“食物熱效應”或“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解釋:進食會讓身體額外消耗能量,這種能量通過體表散發出來,讓人感覺身上發熱。
不同的食材,吃后產熱的效果也不同。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會覺得飯后發熱特別厲害。而吃淀粉類、蔬菜類食物,效果就差得多。這是因為,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
“理論上講,夏天是要少吃燥性食物,而實際上如果你長期呆在空調房里,其實是寒性體質,還得吃點胡椒、花椒,這些能幫助發汗祛濕。如果經常在戶外工作,那就吃清涼一點的食物。”蔡紅琳說,我們并沒有證據說這樣的吃法就一定比另外一種吃法更好,所以需要按自己的情況去搭配合理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盲目吃素不僅會使人體缺乏優質蛋白、礦物質、維生素等,還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關鍵詞: 夏季什么食物不能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