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套路頻現 規范標準接連出臺

            發布時間:2020-07-20 09:44:15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莫讓帶貨變“帶禍” 粗放生長難持久

            直播經濟,有規矩才會真火(網上中國)

            近日,人社部聯合多部門發布公告,在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正式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廣大電商主播、帶貨網紅們從此“轉正”。然而諸多利好消息難以掩蓋行業“粗放式”發展的現實。一些明星、網紅直播帶貨“翻車”引發輿論熱議,貨不對板、假冒偽劣等引發的消費糾紛頻頻曝光。規范行業標準等為直播營銷“剎車降速”的諸多舉措逐步提上日程。

            直播帶貨“套路”頻現

            年中促銷期間,各大電商平臺再創銷售新紀錄,直播帶貨成為各家搶先攻占的新領地。然而,直播帶貨熱度持續飆升的同時,許多問題隨之暴露。

            中消協日前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6·18”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的負面信息多達11萬余條,其中消費者投訴的“槽點”主要集中在產品貨不對板、夸大宣傳功效、兜售“三無”產品、售后服務難以保障等。

            面對直播帶貨的諸多套路,不少商家淪為“受害者”。據業內人士介紹,部分主播為了獲取新品牌方的合作,不斷通過刷單和流量造假欺騙商家并以此獲利。為了賺取傭金,更有甚者利用商家預支的坑位費進行刷單,完成合同規定的銷售任務后便分批退貨,或以二手交易等方式低價分銷變現,將實際損失轉嫁商家承擔。

            不久前,某運動服飾品牌與某知名帶貨主播達成合作,卻在首場直播中“翻車”。據該品牌負責人介紹,工廠依據主播運營方提供的“百萬級”銷售數據提前大量備貨,而最終整場直播實際銷售額卻僅有9萬元,商家嚴重虧損。

            “身邊踩坑案例比較多,我們也不敢盲目試水。”廣東某企業電商負責人唐先生說,現在直播帶貨合作費用飛漲,訂單收益卻難以得到保障。“帶貨變‘帶禍’,小企業很難吃得消。”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目前行業各方都過于追求利益最大化,規范、監管等重要環節卻被直接忽略,種種亂象便是這種粗放式發展帶來的直接后果。

            規范標準接連出臺

            7月1日,由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下稱《規范》)正式實施。這是國內目前出臺的第一部關于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專項規范,將對“直播帶貨”起到規范引領作用。

            《規范》中詳細規定了商家、主播、平臺等各方在直播帶貨活動中的權利、義務與責任。《規范》將此前爭議最大的主播方定義為“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與用戶直接互動交流的人員”,并對主播提出多項要求,涵蓋了直播營銷中的言行、提供商品的質量保證、不得進行私下交易等。

            針對直播電商夸大宣傳、貨不對板、產品刷單等投訴較多的問題,《規范》也提出多項措施,要求主播在直播活動中應當保證信息真實、合法,不得對商品和服務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所有發布的商品、服務內容與商品、服務鏈接應當保持一致,且實時有效。

            此外,主播向商家、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等提供的營銷數據也必須真實,不得采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規定》還對直播電商平臺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平臺方的監管責任,督促入駐商家進行資質信息公示,規范商家和主播交易行為,強化內部交易秩序監督。

            除了已實施的《規范》之外,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制訂的《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各項標準、規范也將密集出臺,形成規范體系。相關舉措將對行業術語和定義、“帶貨”產品質量、網絡主播行為等提出具體要求,為行業設門檻、劃底線、樹標準、立規范。

            逐步告別“粗放生長”

            針對直播帶貨亂象的一系列標準、規范接連出臺,但要讓整個行業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進行有效監管、確保條款逐一落實就成為關鍵。

            有專家指出,《規范》雖從商家、主播、直播平臺等多方角度作出規定,但其本質仍是一份自律文件,并不具有法律強制性。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劉雙舟對此解釋稱,《規范》雖不具強制性,但也可通過一定措施來保障自律的有效實施,并視情況對涉嫌違法的直播電商進行提示勸誡、督促整改、公開批評。

            相對于《規范》本身,劉雙舟認為執法部門如何相互協作,運用《廣告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現有法律法規進行有效執法更為關鍵。他建議,執法部門應結合《規范》熟練掌握和運用各項法律法規,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執法,并及時公布典型案例,從而更有效地治理直播帶貨亂象。

            在法律措施外,相關部門還應開設專項違法舉報及維權平臺、直播帶貨黑名單等多維度的監管措施,將不規范、虛假的直播帶貨行為納入社會誠信考核體系,并對相關主體采取經濟處罰、禁止準入等規范化體系,促使行業融入整體規范化監管之中。

            目前,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已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其中包括對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的探索實施。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一系列標準的執行,未來直播帶貨將更加有規可循、有據可依,但要使“粗放生長”的直播帶貨行業完全規范化發展,無疑還需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

            關鍵詞: 直播帶貨套路頻現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色在线欧洲美女|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亚洲好看的理论片电影|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