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時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了?
最近,ChatGPT橫空出世
你去體驗一把了嗎?
業界普遍認為
ChatGPT 這樣的聊天機器人
可能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才能真正對普通大眾有用
但是在生產和服務領域
“機器人”已不是新鮮事
尤其是在無錫
春節檔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中,一臺橙黃色機器人“出演”了將近5秒的自動焊接片段,甚至還有臺詞為它站臺,“連人都不用,全自動的,那咔咔地整,快!”細心的網友放大這個鏡頭時發現,機器人上印著一個叫九眾九的品牌,而這家企業正是來自無錫胡埭。
不僅是在電影中
工廠產線、現代化農田
快遞驛站、賓館飯店
……
機器人愈來愈多地出現在
無錫的城市場景里
場景一:智能產線
日前,在位于惠山區的無錫黎曼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內,技術人員完成了為中國商飛制造的第二臺移動式激光雷達自動測量機器人的最后調試工作。這臺造價千萬的裝備,集成了高精度全向移動 AGV平臺、六軸工業機器人以及激光雷達三種先進技術,能對C919飛機的大型構件及整機進行自動化、非接觸式的精確測量,精度可達絲級(0.01毫米)。
黎曼機器人是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孵化的機器人企業,由他們開發的機器人“上”可用在航天、深潛、動車等國之大器,“下”也可深入中小企業關鍵生產環節,推動企業技術和效率革新。從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了解到,2022年研究院共采購機器人65臺,用于為各類企業作應用開發。? ??
機器人究竟在無錫的“產線”上用得怎么樣?剛剛獲得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的無錫時代天使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奉上了一個經典案例。
時代天使是國內最早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口腔領域的企業之一。2011年,公司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個性化定制產品的規?;a,并研發了覆蓋矯治器制造全過程的自動化工藝與裝備關鍵技術,其中就包括了六軸機器人精密切割技術。從口腔數據采集到生成一個精準的隱形正畸解決方案,再到矯治器產品的加工實現,時代天使通過數字化產品技術服務成為行業領軍者。
場景二:農田
2月10日,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無人農場,一架多光譜無人飛機在20畝麥田上空巡查。很快,農技專家在電腦上看到飛機實時傳回的“光譜圖”:約60%地塊是綠色,其余為黃色。“綠色說明土壤肥力尚可,只需略微追肥,每畝用肥5公斤;黃色說明土壤肥力中度不足,每畝用肥10公斤”。
農機員根據專家意見迅速在電腦上輸入運行指令。隨后,一架無人植保機在田間道路上飛起,按指令對不同地塊進行精準追肥。一小時后,無人植保機追肥結束。
這是我市無人農場應用場景之一。
當前農民老齡化現象較嚴重,為更好地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無錫于2020年起率先試點推進無人農場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6個,為糧食作物提供了耕、種、收、管全程無人農機操作的解決方案,走在全國前列。全市目前已有無人耕地機、無人插秧機(含側深施肥)、噴灑農藥和肥料的無人飛機、無人收割機等無人農機30多臺套。
場景三:服務業
13日中午,一輛裝滿快遞的京東快遞無人車駛經海岸城。恰逢午餐飯點,行人眾多,它卻能夠通過車身自帶的雷達,主動對行人進行避讓,完成從驛站到投遞點的接駁運輸。從去年啟用至今,它已投遞了30000余件包裹。
在無錫,這樣的機器人“小哥”陸續出現在快遞配送的各個環節。順豐速運在悅尚奧萊投放了全國首臺商超配送機器人。自動駕駛、實時精準定位,一次性能完成4個包裹的無障礙派送;投遞結束還能自助找電源充電,保證8小時續航,快遞員吃飯休息時它也頂得上。在圓通無錫集散中心的測試線上,新研發的搖臂機器人每小時分揀量在1500—2000件,比人工操作效率提升10%。
從手寫地址到電子面單,從人工分揀到智能投遞,以機器人“小哥”為代表的新物流時代正在走來。?
在餐飲酒店行業,機器人與“人”的互動更為頻繁和直觀。
中午時分,位于海岸城5樓的餐廳辛香匯里顧客盈門。送餐機器人在大廳里穿梭往來,根據桌號的位置,把熱氣騰騰的美食按指令送到顧客桌前。
送餐機器人身高在1.2米左右,身上搭載著4層大角度開放式托盤,后廚裝盤完成后,餐品放在機器人的托盤上,機器人就將根據設定的桌號選擇最優路線進行配送,實現“無接觸送餐”。不僅僅是辛香匯,在小泓歷、夏聯福記、大渝火鍋等餐廳都能看見送餐機器人的身影。
湖濱飯店前臺目前引進了30秒自助入住系統,滿足顧客對于智能化和便捷性的要求。系統直連公安端口、銀聯支付和酒店酒管系統、門鎖系統,僅需身份證和手機即可在自助機上完成自主選房、刷臉入住、房間續住或自助退房操作。
不少住客都有點外賣的需求,為了服務這一部分客人,酒店引入了智能貨柜,住客在客房內可通過移動端掃碼獲取所需物品信息,下單后由機器人自助取貨、自動送達,全程無需服務人員參與。
未來機器人會搶走
人的話語權嗎
ChatGPT很厲害,以致于很多人擔心是否會顛覆我們的生活。但人們在對ChatGPT經過深度測試后發現,它的厲害是有邊界。有文章認為,大量搜索、基本案頭工作、數據分析整理等這些,都可以交給ChatGPT來做,但它沒辦法再超越這一步。
從無錫目前的實踐來看,高效、精準,是機器人的強項。無人農機在北斗定位系統下,可實現24小時精準作業。和當前機械化作業方式比,無人農機作業可減少油料、種子、肥料等投入成本2%—5%,減少人工成本35%—60%。而且,無人農機和多光譜無人機,以及土壤、蟲情、水情等物聯網監測設施聯手,能對每一塊糧田精準把脈,精準上水、施肥和噴農藥。
是不是可以這樣想,人工智能是一個完美的工具,將人類從低級、機械式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正如華科大研究院相關人士所說的,“很多人非常擔心,機器人會跟工人搶工作……實際上,未來不管是哪個領域,它都是最聰明的人加上機器?!?/p>
但不可否認的是
未來機器人產業
將被推上更高的風口
機器人滲透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工業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標準。自從2016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被寫入“十三五”規劃以來,各種支持機器人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近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更是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更多的應用場景將出現。
據測算
2027年機器人市場規模
有望接近6000億元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裝備與消費品產業處人士介紹說,無錫機器人產業鏈相對完整,相關企業產品覆蓋了關鍵零部件、機器人本體、集成應用各個領域,“相較于機器人本體,無錫系統集成企業的發展更為迅速。”
未來,出現在各行各業的機器人帶來的驚喜,或許是“一切皆有可能”。但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多“不搶飯碗”的機器人將有望“走”上無錫的智能化產線。以華科智能制造產業園為載體,哈工大機器人、黎曼機器人、國信機器人、凱韻來機器人等一批機器人生產骨干企業正圍繞智慧物流、智慧工廠、自動搬運機器人等三大產業應用領域,加快市場布局。
到2025年,無錫計劃建立10個左右稻麥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農場,并借助智慧農機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實行無人駕駛、遠程遙控、大數據分析與智能管控。屆時,糧食生產將實現從“全程機械化”到“全程無人化”轉變。
人工智能時代呼嘯而來
我們無法阻擋、亦不必對抗
我們要考慮的應是
“如何更好地加入”
來源:無錫日報
策劃:錢英潔
撰稿:高飛、朱雪霞、周茗芳、祝雯雋、盧易
編輯:陸飛宇
編審:沐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