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已經進入大步快跑的階段,以適應短視頻社交娛樂時代腹背受敵的市場競爭局面。
今年 4 月,緊隨騰訊 PCG 的重大調整,TME 方面也進行了一輪組織上的變革,原 CEO 彭迦信擔任 TME 執行董事長,梁柱回歸履任 CEO 和董事。
上周,TME 內部發文,宣布成立內容業務線,負責內容板塊業務的整體規劃、戰略制定和統籌管理。
一位內部員工向雷鋒網透露:過去幾個月內部一直處于不斷調整的狀態,無論是內容還是平臺都進行了幾次不同的調整,并且沒有對外官宣,我們外面看到的只是多個小調整過后積累的結果。
拉長維度來看,2021 年上半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改變不小,主要集中在組織架構的完善、創作者維系的投入以及新社交媒介的布局上。
完善管理架構,減少內耗
根據最新的架構調整信息,執行董事長彭迦信主要負責全新成立的內容業務線:「聚焦音樂內容的戰略制定與統籌管理,包括音頻歌曲、音樂視頻、線上線下演出、音樂綜藝、播客等內容的引入、共創與制作、管理、宣發以及內容服務」。
CEO 梁柱主要負責產品業務線,包括 QQ 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 K 歌、長音頻業務線的發展,以及主導核心技術的研發。
此前雷鋒網左林右貍頻道在做 PCG 業務調整選題的時候,曾經跟行業人士以及 TME 內部人士了解過,TME 曾經內耗比較嚴重,TME 總部和 QQ 音樂在深圳,酷狗在廣州,酷我在北京,各個業務分散在各地不好管理。
另外,過去相當一段時間,酷狗音樂的老大謝振宇和已經離職的原酷我音樂的老大謝國民都是 TME 的聯席總裁,跟當時還是 CEO 的彭迦信沒有匯報關系,平起平坐,酷狗、酷我、QQ 音樂等在內部也是各自為政。
而經過今年的幾輪調整過后,TME 幾乎不再會因酷狗、酷我、QQ 音樂等產品不同而割裂,梁柱幾乎收歸了集團內所有產業、技術的大權,整合產品平臺與內容形成合力。
在人事架構上,TME 的調整改變了過去內部賽馬的局面,讓 TME 更加像一個整體,未來在音樂娛樂布局的排兵布陣上有更多的靈活性,以對抗字節、網易等公司的追擊。
加強內容共創,擴大范圍
「以前騰訊音樂的優勢是唱片公司版權,現在看來,光拿主流的唱片版權已經遠遠不夠了,所以最近可以明顯看到,騰訊在版權布局之外,對內容的擴充和創作者的維系等布局明顯加快了?!挂晃怀l行行業從業者在與雷鋒網聊到騰訊音樂版權相關時如是說。
過去,主流唱片公司、專業歌手的音樂版權一直是騰訊音樂的優勢所在,從 2015 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后,騰訊通過巨額投入,快速拿到了多家唱片公司的獨家音樂代理權,這也為后來 TME 的崛起打造了良好的基礎,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騰訊手握周杰倫等爆款歌手版權,一度將吸引了大量網易云的忠實用戶。
版權甚至可以說是打造 TME 護城河的核心。
不過近年來風向有所改變。
今年五月份,在 TME 第一輪官宣調整后不久,TME 就與國際唱片巨頭索尼音樂娛樂(SME)達成了版權合作協議。
但是此次版權合作與以往不太一樣,以往的操作是,TME 與國際三大音樂公司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集團簽訂中國大陸獨家版權協議,然后再將版權二次「轉賣」給網易云音樂等其它平臺。而本次索尼音樂娛樂并沒有與騰訊達成獨家版權銷售協議,除了 TME,網易云音樂也在索尼音樂娛樂的合作商名單之內。
也就是說,TME 以后將于網易云音樂共享索尼音樂的版權資源。
上述從業者告訴雷鋒網:這在以后將會是常態,此前,騰訊也好,網易也罷,這些公司想簽大音樂公司的獨家版權,通常需要拿比正常價格高幾倍的價格,在以前的版權為主的音樂商業模式中,砸錢是有利可圖的,而如今音樂行業形態正在變化,多出的溢價性價比慢慢降低,未來版權費用也會越來越理性。
版權作為護城河的功能性逐漸被削弱,網易云音樂「強音樂社區屬性」的作用逐漸被凸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網易云音樂投入了大量的運營精力,聚集了大批獨立音樂制作人,這些布局讓網易云音樂沉淀了無數 UGC 音樂內容,并且吸引了大批小眾音樂的忠實用戶。
所以,對于 TME 來說,僅僅引進優質曲目版權是遠遠不夠的,在 TME 最新的調整中,TME 新的內容業務線中,將成立音樂人開放平臺部、內容工作室群等新的內容合作部門,這些部門將著力重點挖掘優質的獨立音樂人、音樂制作團隊,為這些音樂人提供更多內容創作上的支持和服務。
從外界的角度看,TME 加強內容共創,有機會從網易云音樂手中爭奪部分「小眾音樂愛好者」。
除了內容上的轉變,TME 也在積極嘗試通過不同平臺拓展內容范圍。
從年初開始,TME 就開始加強自身的內容平臺戰略,除了自身原有的音樂、全民 K 歌等業務,還在年初開始,用 27 億元的價格陸續從原文集團、懶人聽書管理團隊以及其他財務投資者等處收購了懶人聽書 100% 股權,有聲書、長音頻等內容也隨著懶人聽書的到來加入了 TME。
從這半年 TME 對外的信息來看,長音頻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成為 TME 的核心業務。
社交視頻業務需要新突破
跟 TME 比較近的一些從業者,都曾向雷鋒網表達過一個觀點:過去注重版權的戰略路徑,耗費了 TME 大量的精力,以至于其在社交娛樂業務上并沒有明顯突破。
TME 旗下的全民 K 歌曾經一度是國內音樂社交的重磅級產品,在其中也爆出了不少網絡紅歌,一度非常流行。
但是近兩年,隨著短視頻的崛起,以「抖音神曲」為代表的音樂「出圈」模式,給全民 K 歌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字節跳動基于抖音對音樂的布局深耕已久,不少靠翻唱、原創等火起來的「抖音音樂人」已經當下喜歡草根神曲、音樂社交等用戶的主要聆聽對象。
此次調整,面對短視頻音樂模式的沖擊,TME 一樣做了重要的、針對性的調整。
根據上周《晚點 LatePost》的報道:最新的調整中,「QQ 音樂業務線下增設了一個新產品部門。該部門由梁柱直接推動成立,整合了 QQ 音樂直播與全民 K 歌直播團隊,正在進行全新形態的互動視頻功能開發。」
據說梁柱已經帶領團隊去廣州多次與微信協調,全新的功能將于微信視頻號進行深度融合。
一位視頻行業 KOL 表示:能不能打過抖音不好說,但起碼是個雙贏的局面。
視頻號雖然手握十幾億微信用戶,日活增長非???,但實際上存在「時長焦慮」,垂類內容也很單薄。
而全民 K 歌作為「昨日明星」,幾乎很難在音樂領域與當紅短視頻平臺抗衡。
視頻號的社交流量 + 全民 K 歌的音樂模式,能夠為騰訊音樂內容直接帶來幾個好處:
加強音樂觸達能力,以往「抖音神曲」在沒火之前也都默默無聞,不是這些音樂不夠優秀,是缺乏新傳播媒介,抖音就是很好的媒介,對于騰訊音樂內容來說,微信視頻號也是,能夠讓音樂更好的觸達用戶,甚至引爆。
能夠加強視頻號的垂類視頻內容豐富度,這個自不用多說。
給視頻號、全民 K 歌的直播需求助力更多內容。
過去兩年,TME 看上去是與網易云音樂的競爭,實際上更多是遭受抖音、快手等新視頻媒介的蠶食,而今年頻頻的調整,正是 TME 在擁抱新的內容形態,從變化上看,TME 想做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或多個優質的、內容豐富的音樂/音頻播放器,而是想在內容的持續生產、內容模式的革新上都有持續增長的機會。